在当前人口发展新形势下,构建更具针对性、时效性的生育支持体系,需要政策制定者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,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。
从各地实践来看,生育支持政策已初步形成 "组合拳"。湖北宜昌对二孩奖励 2 万元、三孩奖励 5 万元,江西上犹给予二孩 7000 元、三孩 1.3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,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直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。杭州发放托育券、苏州构建 "15 分钟托育服务圈",则通过完善托育服务体系解决了婴幼儿照护的后顾之忧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广东等地出生人口出现 "反弹",印证了政策实施对提升生育意愿的积极作用。这些实践为全国层面的政策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然而,现有政策仍存在提升空间。部分育龄人群依然感慨 "生不起、养不起",折射出政策覆盖面与群众需求之间的落差。一方面,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不足,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,住房、就业等配套支持尚未形成合力;另一方面,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部门协同不畅、基层执行不到位等问题。正如专家所言,构建生育支持体系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,形成政府主导、社会共治的格局,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确保政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。
面向未来,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需要在三个维度持续发力。首先,强化顶层设计,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,将生育支持政策与教育、住房、税收等政策有机衔接,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。其次,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提高生育补贴的精准度,扩大普惠托育服务覆盖面,让更多家庭能够享受到优质、可及的照护服务。最后,注重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,通过婚俗改革、新型婚育文化建设,转变社会观念,减轻年轻人的婚恋生育压力。
生育政策不仅关乎家庭幸福,更关乎国家长远发展。只有以绣花功夫推进政策创新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政策落实,才能真正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育支持体系,让更多家庭愿意生、敢于生、生得起。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回应,也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。